無聊、欲望、超越:明清女性文學與園林春色的空間想像

 
 
主講人: 胡曉真(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)
主持人: 林鶴宜(國立台灣大學戲劇學系暨研究所教授)
主辦單位: 不只是崑曲學苑
時間: 2019 年 10 月 05 日(六)下午 5:30 至 下午 9:00
相關連結: https://w.tw.mawebcenters.com/yeyoo/aboutus.html
地點: 誠品信義店6F視聽室 (台灣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11號6樓 )

持續為崑曲藝術,建構當代視角的建國工程文化藝術基金會,在完成了2012年《南柯夢》、2018年《西樓記》的文本整理與劇場演出之後,從今年開始,特別攜手學術界開設文化宏觀講座,一起回眸崑曲發生的晚明年代,讓當時的繽紛綺麗,投射停泊在現代人的心中。 美國史學家史景遷博士(Dr. Jonathan D. Spence)曾說:「最想活在晚明的蘇州」;這次,我們從女性文學的發展演變,到文人與商人共創的城市進化,以及藉由深入徽商的想望與建構,共同探索16、17世紀蘇州藝文的發展高度與深遠影響。

課程摘要:
「不到園林,怎知春色如許?」《牡丹亭》中杜麗娘違背父親嚴命,來到少女禁地的園林,一時之間目眩神馳,從此開啟了一場衝突名教、穿越死生的情愛旅程。湯顯祖筆下,園林的美感經驗啟發了青春情懷,園林也被賦予新的空間隱喻。
明末清初諸多才子佳人小說所描寫的後花園私情密約情節,可以視為簡化的翻版,而《紅樓夢》中「天上人間諸景備」的大觀園,則又發揮了傳統園林空間的天人宇宙對應。明清時期女性文學蓬勃發展,清代以降,女性甚至利用彈詞說唱的形式創作小說。園林寓意於是在女作家的文學表現中再次轉折翻新。
一方面,園林是封閉性閨閣空間的暫時裂口,因此被女作家描述為女性創作空間。另一方面,接續《牡丹亭》的傳統,園林也往往象徵女性角色受壓抑的情欲與不合法的歡愉。在這個象徵脈絡中,花園在空間上既外於閨閣,又與閨閣連接,女主角的情欲替身在花園中縱情,使花園成為女性情欲的隱喻場。甚至,園林還是仙妖出沒的場所,成為一個「奇詭」的空間。
表面上春意盎然的庭園,其實隱藏著花妖樹怪,伺機引誘少不更事的遊園幼女。春色、春情、欲望、暗黑的危機與非人的引誘,這些特質與聯想與園林的意象在女作家的文學想像中總是亦步亦趨。更進一步,某些作品還將園林表述為女性神秘經驗與宗教超越追求的場所。
圍繞園林之文學隱喻在女性文學中的發展衍異,我們可以一窺明清女性的心靈世界與文學想像的豐富多元。

【售票資訊】
票價│ 單堂課程250元
一次報名3堂者,可享八折優惠
學生憑證單堂200元
以上優惠無法並用
購票網頁: https://reurl.cc/ObbG3v
 

海報